海誠國際徵信機構聯合網

徵信新聞

國外研究發現/家暴像遺傳 最久延續8代

本文轉貼於今日新聞

雲林縣出現「家暴家族」 傳遞達四代

〔記者黃淑莉/雲林報導〕家庭暴力可能像遺傳疾病般、在家族中代代惡性循環,甚至形成「家暴家族」,國外有學者提出代間傳遞可能延續八代,雲林縣目前則發現延續四代、即家族四代中都有家暴情形,雲林縣社政團體正加強目睹兒童輔導及心理諮商,以終止家暴代間傳遞。

小強(化名)的媽媽常被爸爸毆打,親戚看不下去、通報相關單位,社政單位協助媽媽聲請保護令,媽媽捨不得拋棄小強及弟弟,透過調解,給予爸爸改過的機會,沒想到爸爸不但沒改變,媽媽被打得更嚴重,父母親關係仍處於高衝突期。

長期目睹父毆母 案例少年易怒施暴

就讀國中的小強疑因長期目睹爸爸毆打媽媽,在學校出現許多反社會行為,情緒容易失控且有暴力傾向,是校方頭痛的學生。

雲林縣雲萱婦幼文教基金會社工員處理該案輔導過程,發現不僅小強的爸爸有家暴情形,其爺爺也經常對奶奶拳打腳踢,管教孫子也以暴力毆打,甚至對阿祖也很不客氣。

雲萱婦幼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招萍指出,根據文獻資料,家庭暴力會像遺傳疾病般在家族中傳播,進而形成代間相傳的惡性循環,傳播途徑係透過目睹、遭受暴力的學習經驗,實務中經常發現家暴加害人兒時常有受虐或目睹暴力情況,小強家庭即是典型的家暴代間傳遞案例。

王招萍表示,目睹暴力雖非直接受身體攻擊,卻可能造成兒童發展阻礙及心靈創傷,目前國內並沒有目睹兒童的統計數字,不過根據社工員家暴實務工作經驗發現,目睹兒童遠比受虐兒童來得高,例如去年通報兒童受虐案約一萬多件,目睹兒童將超過上萬人次。

國外學者指家庭情緒失控 惡性循環

雲林縣社會處社工科長王卓聖指出,家暴目睹兒童的療育、輔導需付出極大的社會成本,且家暴不僅會縱向代間傳遞,也會橫向傳遞,成為「家暴家族」;王招萍說,國外學者鮑文(Bowen)研究的家暴多世代傳遞,係指家庭情緒系統失去功能是延續數代運作的結果,可能循環延續到八代左右。

王招萍強調,家暴或目睹兒童的行為都會莫名改變,多關心週遭孩童,重視目睹兒童、及早介入輔導,不僅可以挽回孩子的美好童年,還可減少「家暴家族」的發生。

回徵信新聞